DIN53449塑料应力开裂标准测试

原创来源:北检院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13 05:27:17    点击数:

全国服务领域:河北、山西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台湾、内蒙古、广西、西藏、宁夏、新疆、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香港、澳门

信息概要

DIN53449是德国标准化学会(DIN)制定的塑料应力开裂测试标准,用于评估塑料材料在特定环境或应力条件下的抗开裂性能。该测试对于塑料制品在工业应用中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,尤其是在汽车、电子、包装等领域。通过检测,可以提前发现材料缺陷,避免因应力开裂导致的产品失效,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。

检测项目

拉伸强度(评估材料在拉伸力作用下的最大承受能力),断裂伸长率(测量材料在断裂前的伸长百分比),弯曲强度(测试材料在弯曲负荷下的抗变形能力),冲击强度(测定材料在冲击负荷下的抗断裂性能),硬度(评估材料的表面抗压能力),蠕变性能(测量材料在长期应力下的变形行为),应力松弛(测试材料在恒定应变下的应力衰减),热变形温度(测定材料在高温下的变形温度),熔融指数(评估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),密度(测量材料的质量与体积比),吸水率(测试材料吸水后的性能变化),耐化学性(评估材料对化学物质的抵抗能力),耐候性(测试材料在户外环境下的耐久性),紫外老化(评估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性能变化),氧指数(测定材料的阻燃性能),维卡软化点(测量材料在热负荷下的软化温度),收缩率(评估材料成型后的尺寸变化),光泽度(测试材料表面的反光性能),雾度(测量透明材料的透光性能),介电强度(评估材料的绝缘性能),体积电阻率(测试材料的电阻特性),表面电阻率(测量材料表面的电阻特性),介电常数(评估材料在电场中的储能能力),损耗因子(测试材料在交变电场中的能量损耗),耐电弧性(评估材料在电弧作用下的抗烧蚀性能),耐漏电起痕(测试材料在电场和污染条件下的抗起痕性能),可燃性(评估材料的燃烧特性),烟密度(测试材料燃烧时的烟雾生成量),毒性指数(评估材料燃烧时释放的有毒气体量),环境应力开裂(测定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抗开裂性能)。

检测范围

聚乙烯(PE),聚丙烯(PP),聚氯乙烯(PVC),聚苯乙烯(PS),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,聚碳酸酯(PC),聚酰胺(PA),聚甲醛(POM),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PMMA),聚四氟乙烯(PTFE),聚苯硫醚(PPS),聚醚醚酮(PEEK),聚乳酸(PLA),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共聚物(ABS),高密度聚乙烯(HDPE),低密度聚乙烯(LDPE),线性低密度聚乙烯(LLDPE),聚偏二氟乙烯(PVDF),聚苯并咪唑(PBI),聚酰亚胺(PI),聚氨酯(PU),聚醚砜(PES),聚砜(PSU),聚苯醚(PPO),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(PEN),聚丁二烯(PB),聚异戊二烯(PI),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(EVA),乙烯-丙烯共聚物(EPM),乙烯-丙烯-二烯三元共聚物(EPDM)。

检测方法

拉伸试验(通过拉伸试样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),弯曲试验(测定材料在弯曲负荷下的性能),冲击试验(评估材料在冲击负荷下的抗断裂能力),硬度测试(测量材料的表面硬度),蠕变测试(评估材料在长期应力下的变形行为),应力松弛测试(测定材料在恒定应变下的应力衰减),热变形温度测试(测量材料在高温下的变形温度),熔融指数测试(评估材料的熔融流动性),密度测定(测量材料的质量与体积比),吸水率测试(评估材料吸水后的性能变化),耐化学性测试(测定材料对化学物质的抵抗能力),耐候性测试(评估材料在户外环境下的耐久性),紫外老化测试(测量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性能变化),氧指数测试(评估材料的阻燃性能),维卡软化点测试(测定材料在热负荷下的软化温度),收缩率测试(评估材料成型后的尺寸变化),光泽度测试(测量材料表面的反光性能),雾度测试(评估透明材料的透光性能),介电强度测试(测定材料的绝缘性能),环境应力开裂测试(评估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抗开裂性能)。

检测仪器

万能材料试验机,冲击试验机,硬度计,蠕变试验机,应力松弛试验机,热变形温度测试仪,熔融指数仪,密度计,吸水率测试仪,化学耐性测试设备,紫外老化箱,氧指数仪,维卡软化点测试仪,光泽度计,雾度计。

检测流程

1、确认客户委托,寄样。

2、到样之后,确定具体的试验项目以及试验方案。

3、实验室报价。

4、签订保密协议,进行试验。

5、完成试验,确定检测报告

6、后期技术服务

友情提示: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

以上是关于"DIN53449塑料应力开裂标准测试"的介绍,如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工程师为您服务!

实验室仪器

实验室仪器

荣誉资质

荣誉资质

DIN53449塑料应力开裂标准测试

© 2024 北检(北京)检测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